书书屋 - 言情小说 - 【红楼】昭武帝后宫录在线阅读 - 知时代帝后叙话,心中另有打算

知时代帝后叙话,心中另有打算

    无论是元宁帝也好,容靖曦也罢,甚至扩展到元宁帝的所有子女亲眷乃至于满朝文武和后宫六院,说起文皇后就不会有人说个“差”字。

    文皇后在元宁帝还在太上皇忽视冷落的时候就嫁给了他,可以说是陪着元宁帝一路从生的低谷走到高峰的。

    和不少躺赢的皇后不同,文皇后在元宁帝登顶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太上皇脾气急躁,性格又十分多疑;素来刻薄寡恩。

    元宁帝是在宫里被忽视长大的。出宫开府后更是被太上皇随意打发出去,宫里又是看碟下菜的。因此,元宁帝境况颇为窘迫,一段时间府里主要靠是文皇后的嫁妆开销。

    出府后,只有当时是六皇子元宁帝被调派到边境前线,其他皇子都留在京城在争权夺利。

    边城边上条件恶劣,甚至好几次被北狄人南下时围攻。元宁帝和许多将士浴血奋战,保护百姓。

    而当时的元宁帝在前线奋战,文皇后在后方为他努力经营城池民生,发展生息。

    不止如此,元宁帝在边城十几年,最危难的时候甚至被数万北狄人包围,还是六皇子妃的文皇后亲自带人夜袭北狄,最终解救了出被围困的元宁帝。

    边城苦寒,而朝廷也忽视冷落。元宁帝想尽办法为当地百姓谋求生路,文皇后也是极为支持。甚至于拿出自己的嫁妆帮助元宁帝。

    尽管如此,在元宁帝表示想要收留战死沙场将士们的遗孤教导他们的时候,文皇后还是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在容靖旸“不经意”的提出军屯、发展贸易和他们也可以和北狄人南下一样,他们也可以时不时去北庭草原上“逛逛”收获些猎物。元宁帝豁然开朗,只是这般北狄人却是恨得直骂娘。

    后来元宁帝回京潜邸时面对太子和当时大皇子三皇子针锋相对。当时的元宁帝崭露头角时,四方人斗法时也是没少给元宁帝下袢子。

    因此元宁帝吃了不少苦头;连带着文皇后也是。甚至于文皇后怀五皇子时也遭受了不少算计为难,以至于五皇子出生时不少波折。

    当太医和医女颤颤巍巍的出来禀报说当时还是六皇子妃的文皇后大出血命悬一线,之后整整一年下不得床。

    小皇孙生来孱弱,刚生下来哭声跟猫崽儿一样几乎听不到,乃至于出生大半年还是虚弱不堪。

    容靖旸当时拼命回想自己身为现代人时所知道的一切医疗知识,只是为了使自己在这个陌生时代母亲和弟弟多一线生机。

    安平公主容静晨和容靖旸二人不仅每天轮流守在母妃文皇后和弟弟身前,且二人轮流打理当时六皇子府里府外的事物。

    最终当太医说文皇后脱离危险未来只需好好将养和小儿子容靖晖立住了之后。

    容靖旸和安平公主容静晨这段时间熬的太久,一场风寒过来也是双双生了场病,虽是很快就康复,但也着实吓人。

    还是六皇子的元宁帝如五脏俱焚。发妻幼子及一双儿女的情状,元宁帝更是明白了必须为自己和儿女们挣出一条生路。

    父子二人到了坤宁宫,坤宁宫的宫门被一点点打开,进入众人视线的是用厚厚棉垫子组成的风挡,两片被褥大小的厚棉布将暖气和里面的风景全都挡在了里头。

    热气氤氲,使挡了雪的大氅有些湿漉漉的。元宁帝和容靖旸将衣裳脱下,递给了一旁的宫女,又站在原地让伺候的人将身上无意间沾到的雪色除去,烤了片刻确定去了寒气之后才掀开棉帘子进了室内。

    见元宁帝和容靖旸到了,早就有人进去禀报文皇后和安平公主。

    安平公主见元宁帝到来,径直向前挽住元宁帝。文皇后穿着海蓝色素缎面儿绣时新兰花样的灰鼠对襟褂子穿在身上温暖非常,下搭一条淡紫色色绣折枝堆花喜鹊登梅的半旧棉裙。

    褂子袖口宽松,依稀能见到里头贴身一件狐毛滚边儿的素色棉袄,踩着底子厚厚的鞋子,内里是小羊羔毛的,轻软又暖和。简单挽起的头发插了一只银凤镂空嵌珠步摇,令簪着一支碧玺花簪并着鹅黄色通草绒饰,显得素净又大方。

    元宁帝笑着被女儿拉着坐下,容靖旸跟着道文皇后身边接过容靖晖。

    待到元宁帝坐下后随即从大儿子怀里抱过了小儿子,容靖晖穿的圆滚滚的,转头看向元宁帝。将手里拿着的点心递给父亲。

    “稚奴对郎君到是大方,这点心是他明天的份额。舍不得吃,转头却给了郎君。”文皇后开口打趣道。

    元宁帝:“那可不,我们家小郎可是会疼他家耶耶的。”说着,将容靖晖举高抛上抛下,逗的小儿子咯咯咯的笑。

    因着知道元宁帝常年习武,文皇后也不阻止。

    玩了一会儿,容靖晖撑不住沉沉睡去,文皇后唤人抱他去了偏殿休息。

    晚膳用的时候,容靖旸和安平公主觉得今天气氛有异,老老实实的吃完,麻溜的下去休息了。

    入夜,坤宁宫里安安静静的。

    今年是难得大雪,坤宁宫里温暖如春。只是暖意却丝毫没有浸到元宁帝身上。

    文皇后在明亮的烛光下翻看着白日里内务府送来的账册。只见文皇后身穿竹青小袄,下身柳黄绣花鸟棉裙,头上松松挽着髻,只戴着一朵金丝珠花并两枚烧蓝蝴蝶,耳朵上珍珠坠子微微晃动,手上一枚玉镯,水头极足。

    烛光荧荧,衬得人的模样格外温和;也映得元宁帝心下一跳。

    只见元宁帝悄没声息的招手让墨菊端了一壶桂花杏仁煮的热牛乳过来。

    自己小心翼翼的倒了杯慢慢的推到文皇后手边,热牛乳甜蜜馥郁的香气随着袅袅升起的雾气慢慢氤氲而出,元宁帝眼巴巴的看着文皇后神色显得有些可怜。

    文皇后就坐在窗边塌上,余光瞥到元宁帝的模样。她本是一肚子的话,但是见了元宁帝这紧张的模样,反被逗得笑了出来。

    元宁帝早知今天文皇后是去过太上皇所在的宁寿宫回来后才如此生气,但却不知道文皇后因着什么生气。

    太上皇和元宁帝的关系并不亲近,但最终却是元宁帝登的大宝。

    虽已经过去了四年,但是京中几乎无人敢提那个血腥的夜晚。太子谋反,二皇子三皇子被诛,四皇子被圈禁,继后被赐死,皇上大受打击一病不起(有传言说是因为中毒),六皇子临危受命监国理政,同时追封六皇子母亲原本的婕妤为淑妃。

    过得两年,皇上追封六皇子之淑妃为皇后,又过得半年,皇上便退位传位给六皇子,颐养天年去了。

    宫城西侧的宁寿宫,本只是宫里十数个宫殿中平凡的三所。

    但是自三年前上皇下旨将三所宫殿修建在一起,作为他日后养老之所后,宁寿宫便一跃成为除紫宸殿外整个后宫中最大的宫殿。

    再加之宁寿宫西侧出得宫门,便是皇家花园西苑。于是宁寿宫便俨然与西苑融为一体,成了京城的第二个中心。

    宁贵太妃在元宁帝小时候因着自己和元宁帝母亲二人出身相似也不得圣宠,自己膝下也没有一儿半女。

    在元宁帝母亲逝后当时还是才人的宁贵太妃将还是稚童的元宁帝抱到膝下养育长大。

    今日文皇后请安过后,宁贵太妃留下皇后说话。

    先是文皇后坐下,又屏退自己带来的人,听太后笑道:“你倒是聪明,我说了,你可慢慢地听。”

    文皇后听太后将此事说完,先是眉眼间浮现出一层薄薄的怒气。

    只是在宁寿宫跟前,到底按住性子,细细思量得一会,方开口笑道:“果然是喜事。父皇说得对,皇上登基将近两年,宫中是该近些新人,给天家添点喜气。”

    “只是国库空虚,就不大选这么大动干戈了。母后放心,儿这就去安排,择些宫中好的女官宫人,充实后宫。”

    宁贵太妃笑道:“这便是了,只是定要好好挑选。虽然女官入宫时都查过一遍,都是身家清白的好孩子,但难防时事变化。”

    “再有也要看个人心愿,正好宫中几年没放人了,有年纪到了愿意归家备嫁的,先记了档,下回中选进了人,就把她们放出去罢。”

    文皇后将今日在宁寿宫里请安后发生的事情一字不落的告诉了元宁帝。

    那着重被提到的贾女史贾元春出自于荣国公府。老荣国公未仙逝之前一直是废太子义忠亲王的铁杆支持。

    四王八公和将一个女儿嫁给原本四皇子做侧妃的年家为首的军中的旧势力在元宁帝未出头时给了他不少为难。

    都说天家薄情,皇室中人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记仇。

    年家在元宁帝出手插接拆解军中旧的勋贵后势力后,年家掌权人也是识时务,老老实实的让权,生怕是后清算。

    而贾家通过太上皇成功的又给元宁帝填了一次堵。

    元宁帝听罢也是面有薄怒,当即说道:“季娘,委屈你了。下来这你不用操心,我自会想办法绝了宁寿宫这心思。”

    “贵母妃的意思是多选几个可靠的,一则贾元春就不显了,二则正好大选再推两年。”

    “正好也借这次机会,摸摸这些女官的底细,若有不靠谱的,都记在档上,等到再选,都放出去。也好消一消这宫里的乌烟瘴气。”

    文皇后凝眉思索一会,笑道:“六郎,我觉得不必等再选。不说再选还得一年半载,夜长梦多,就说那时候出去的进来的一起,岂不也是乱糟糟的?”

    元宁帝笑道:“你又有什么好主意了?”

    文皇后道:“不拘找个什么祈福的由头,把这些挑出来不好的,直接放出去罢了。”

    说着,扶了扶头上的簪子,笑道:“其实现今宫中并不缺人服侍。五年前要这么些人,是因着宫里的宫殿都住满了,一个宫配上几个女官十几个宫人,每个主子身边再有服侍的,人就少不了了。”

    “但是现今太妃们都搬去长宁宫和宁安宫了,现在后宫里面也就韩昭媛的玉堂殿和吴婕妤的毓秀宫住着人,空出来的这些宫殿里面,怎用得上这么多人?”

    “一个宫留几个人看屋子便罢了。怎用得上女官?以后要用人,再慢慢地选进来也不迟。”文皇后道。

    “去年我提了裁人的事,你也知道没有什么好结果。现是放女官归家成亲,这可是天家的恩德,谁能说咱们不仁厚?”

    “不放心的女官都放出去,不放心的宫人都调去看屋子做杂事,间或安置一两个咱们的人看着就行了。”

    “人员虽然调动,只是放出去了女官,调动调动也是正常,谁要是逮着这个在上皇跟前说来说起,那真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了。以后再找机会慢慢地放出去。”

    元宁帝听罢叹了口气,却仍是不愿文皇后受这些委屈。但文皇后一力坚持,终是同意了文皇后的想法。

    宫中妃嫔位分自皇后以下,设有贵妃二人,正一品;妃四人,正二品;九贵嫔,正三品;婕妤十二人,正五品;余下美人才人御女选侍宝林六七八品,无定数。

    宫规又规定,只有贵嫔以上方可成一宫主位,正殿而居;九嫔与婕妤位可居偏殿,美人以下只可居亭台楼阁或者厢房侧室。

    一般选秀入宫的女子,最高不过封为美人,只有身份极高者才会从嫔位或是婕妤位做起,若是宫人得幸,更是只能从选侍宝林开始。

    文皇后并非量小善妒之人,长子才俊出众,深的元宁帝爱护,次子虽出生时体弱但也养的康健,她有皇帝的信重深爱,也有强盛的娘家,底气深厚。

    况且文皇后处事公允,待下甚厚,宫妃和庶子庶女们也温和慈爱从未有过苛待,原本王府老人对文皇后也是信服。

    一月二十一日,宫中女史贾元春册为婕妤,周氏、吴氏和罗氏册为美人,蒋氏、韦氏册为才人。

    韩昭媛晋贤妃位,张婕妤晋封修媛其余王府老人均各有晋封。旨意晓谕六宫,又传到各位新宫嫔的家中。

    贾府众人接了圣旨,贾母和王夫人不禁喜极而泣,又拿厚厚的红封儿谢过传旨的太监,先将圣旨供起,女眷们便相携来到贾母院中。

    因着贾府在贾老太公去世后,后辈竟无一个可以挑大梁的人。唯一有官身的贾政却也是一个五品工部员侍郎。贾家这些年来也是在京中地位愈发下降。

    贾家,荣宁二府两边投注,宁府下聘营缮郎之养女秦氏,荣府送选二房嫡长女元春,自以为能左右逢源,实则引火烧身。这些贾母心里都是一清二楚。

    贾家却是毫无办法,子孙后辈不争气,只得送女入宫。而女婿林如海也是贾家在朝廷上的重要姻亲。

    可近江南传来消息却是姑爷身体愈发虚弱,先前一场大病更是险些去了。待到痊愈后只得慢慢将养着,眼看着也是最近几年的事。

    元春入宫后,贾家在宫里没有亲近的人,一般连个消息都递不出来。

    贾母心里也明白,元春入宫是太上皇给新帝添堵,可贾家毫无其他办法。

    元春入宫,也是不是说明当今圣上愿意给贾家一个新的机会了?贾母心底暗含希冀,元春的位分好似应证了贾母的期盼。

    今上宫中只有韩昭仪张充容两位高位妃嫔,韩昭仪是皇上做王爷时的侧妃,又育有二皇子,周妃虽是孺人但育有大公主与三皇子,所以都被册为九嫔。

    余下只有几位美人才人采女等,都是潜邸侍妾。

    所以贾元春的婕妤位也算是今上后宫中第四人的位分了。给贾元春封到婕妤位是为了安上皇的心,但又为了不使贾元春过于突出,所以文皇后又在宫嫔里挑选了两个可靠的晋了位分。

    这些事情与在宫外的容靖旸没有关系,但事实是容靖旸在得到消息后极为惊讶。

    原来他来到了红楼梦的世界。那么,他就可以做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了。